《丛林周刊》312期主编伤痕,罗唐生夜话第二十章大雁简评
2021-02-02 11:47:48
  • 0
  • 0
  • 14

请大家相聚午夜时分,听神仙说书,东越文曲夜话:

第二十章“诗书双飞”话亮光

诗书双飞

---赠沈亮光


亮光诗书

鸟鸣般安静

从晨曦的

一丝丝亮光

到夜半三更的

寂静

诗书双飞

纷纷扬扬

落入

文曲

星空下

一片片雪白的

心襟

被我刻入石璧

我俩前生约定

在这春光明媚里

到一都与万福河旁

品一回青梅酒

与红糖白酒

暖暖倒春寒的

诗歌意境

可否!可否!

回到李清照

沉重的词里

再也不愿出来

也许在水清时分

一起与鱼读月

与鹤数着青梅

写一排排挺好的

甘蔗林诗

创作出璧石生花的

石刻艺术走廊

静美中

与鸟谈天

清苦

但此生足亦

大雁时空连线:他说,直接把人物的名字和形象衔接到了自然和气候现象当中,竟出现了一种奇妙的和谐效果,然后这种衔接继续延伸到古诗词和文人情怀中,多么美丽珍奇!更为奇丽的是,沈亮光将此诗写成书法赠与唐僧,让唐僧倍感亲切。 随后,他又将唐僧的诗《月亮翻墙而过》诗句“亲爱的,你千万要在偷偷的叹息中,收拢那两片樱桃的嘴唇”写成书法,我细细观赏,发现“字字珠玑”实为难得,便认真将他裱好,挂在厅前,让朋友们观赏。

结缘:有一天,同事对我说在福州活跃着多位诏安书法家,都是一流的,你可以了解下。我说,等缘分吧!况且,我因为沉湎于文学与音乐太久,又单对前人的书法绘画等方面做点研究。对当下,尤其是福建的书法界,在我眼里差点被时间遗忘了,只知道书法界有陈奋武、吴乃光、朱以撒(我常比喻:他们三人是福建书法的一棵树,分别为树枝、树状、树根)等少数几位。他又说,诏安是书法之乡,书法了得,还有沈亮光。对于沈亮光,我在等待缘分。就在三年前偶然的一见,看了他的书法,我有了认同感。于是写:

“大雪”书法自评

杨时故里(沈亮光书)

玉华洞洞口与马良神笔

千万年之后,能够留存于后世的可能真的只有金石了吧。

朦胧清新

沈亮光也在艺术天地之间飞翔:且听夜猫猎人播送的“诗书双飞”话亮光。

我曾说过福建书法界有陈奋武、吴乃光、朱以撒(我常比喻:他们三人是福建书法的一棵树,分别为树枝、树状、树根),还写过诗歌来比喻。后来我与孙绍振导师合著《新技术、新媒介时代的闽派批评之闽派艺术的崛起与困惑》一书时,虽列了一串书法家名单,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没有纳入。主要是因为在新时期审美转型,即建立在哲学美学框架内,对新时代书法家就书法工与贵的考量中。我们认为福建书法艺术也应在新时代进行审美转型,在工的基础上更要在贵上下功夫,我们注意到国内许多书法家正在探索,还做的不错。但这方面闽派书法做得相对还不够,是否是受地理位置所限,接触书法领域中心不够所致,还未可知,当然这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造成当下大多还处在工匠时代。我们想进行一些审美转型的培育,也做了些尝试,但效果不大。故此,福建能够进入闽派艺术视野的书法家我们认为显得单薄。因而,我们只对当下活跃在绘画领域的画家以《新技术、新媒介时代的闽派批评之闽派艺术的崛起与困惑》为题做了节段性的情感解读。但是,我在更早的时候就闽籍名家访谈书法家的也有十多位。其中就有沈亮光。因为沈亮光的书法艺术的“工”与“贵”我认为一直做得比较好。故以“诗书双飞话亮光”为题,再次做个话题说说。

怎么评价一位书法艺术家呢?我觉得还是苏东坡在一千年前的理论有道理。他说古人论书,兼论其人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他提出了工与贵的书法价值观,我想用这个价值观,对福建的书法艺术家进行评价,以及在当代书法的意义,在今来谈论具特殊的意义,我觉得对于艺术家,苏东坡在工与贵的价值观念,既谈了视觉又谈了精神,既谈了作品又谈了作家。因此,一、视觉层面的工。第一是看他能否领风气之先。第二是他能否做到形式极致。二、精神层面的贵。如果从精神层面谈,我觉得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是看他能否有风格独特与人格独立的统一。找到书法家这个品格,看他是否敢用生命调整这个艺术?第二是他能否有艺术与人生的宗教精神。他的为人,他的艺术,他的真诚统一在书法界上是否非常特殊,他在艺术是否有创新的精神和二元化的精神。另外,我想说书法家个人的品德,自我修养在今天的书法界尤其重要。技术第一,为人不管,影响不管。一般人的这个怎么对待家人的观念不管,这样是不行的,艺术界在当代有很多负面的原因就在这里,就是人的品德问题。

因此,对于书法,我支持这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书法才是好书法?最基本的四个条件是:一是具有一定的技法难度。二是肃本清源。三是有美感。四是个人风格鲜明。五是内在情感流露到位。古今中外,抗风险,走的远,名气不衰的书法家,考量的除了技法,还有人品和艺德。 我常说,书法难,难就难在“书法之所以能称之为艺术,除了字体,除了结构,除了章法,除了内容的体现,除了用笔中的轻,淡,浓,重,枯,飞白,疏,密;用笔的中锋,侧峰;这都是属技巧的范畴,更重要的是一个书家的字外功夫如何?包括:艺术修养如何?汉字功夫如何?古诗词功底如何?美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形象思维的把握如何?形体表现力如何?等等,等等。没有这一些的功夫所在,就没有资格称之为书法家。” 沈亮光的书法我认为:一是“书为心画,典雅温文”:有人说,“读亮光兄的书法,总有一种会心的亲切和熟悉的温馨。行云舒卷自风流”,我认为若用“书为心画”概括他更为精辟。“书为心画”是汉代思想家扬雄提出的包含着美学意味的概念。 扬雄认为,人们所表达的“言”和“书”应该是其“心”中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沈亮光为人儒雅,性情温文,富有才情,还能通脱地游于汉朴晋雅、碑雄帖温、啜饮明清之风、唐宋之露中。书法面目几经蜕变,新意迭出,但始终不变潇洒流畅、典雅温文的本色,显示出十分良好的书学天赋和格调坚守。二是“风格典雅俊丽,韵致清远”,我曾经试图用我的新诗《时光的筛选》(组诗)让沈亮光和陈代安合作创作书法探索,而沈亮光创作“慵倦 ”一节,窃以为沈亮光这幅行草“风格典雅俊丽,韵致清远”,能做到八面出锋,刚柔相济,惜墨如金,豁然爽朗,中侧互用,深图远虑,一气呵成,犬牙交织,笔情墨趣,重视贯气,又能游于一派闲适之中,有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变化中有呼应,使整体协调,有强烈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还能用好拙笔,用笔略慢,动中有静,写出墨趣。如草原上的羊群,在美丽的风光之中,相互照应,从不以大欺下,各就各位,各俱风范,品格高尚;字如其人,字好人品修炼好了,自然高尚,路也走得远。

长时间内我经常细品沈亮光的草书,他的草书可让人身入其境,感受到书法章法行气连绵不断,笔势流畅,过渡自然,断与连相生相合,笔断意连,一气呵成;节奏控制犹如十字于行走钢琴之上,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急切,时而舒缓,而节奏的变化有时体现在字串中,有时体现在墨色变化中,有时体现在通篇之中,让人视觉感,以打动人的内心,紧扣其心弦,心随作品点线、运动轨迹产生共鸣,情绪随之起伏跌宕,仿佛体验创作草书书法时的状态。三是“锲而不舍,朝临暮写莫闲暇”: “四十年来探艺涯,朝临暮写莫闲暇。简牍碑帖期兼味,自适淡然本一家。”在迎来不惑之年时,沈亮光赋诗来描述自己的书写心境。

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他却觉得自己“越写越觉得难,越来越敬畏书法。”他还将不断地超越自己!

对于沈亮光,8年前偶然的一见,看了他的书法,我有了以上的认同感。

现在我们来说说沈亮光的诗歌。

纵观中国历史,但凡是书法大家者,几乎无一不是优秀的诗人。创作与书法之间,一直都有着割舍不掉的紧密联系。沈亮光常常行走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下的诗篇多达五六十首,其中不乏好的诗篇。如:《释问》《即事》《思月》 《兰花诗系列5首》《人在旅途》《伴君行》《乙未西湖菊展,人潮涌动,已非昔日东篱下之悠然,有感》《秋末西湖观菊》《游洞庭》《游龙门》《己亥中元丹诏阵雨》《己亥西湖话菊》等诗作,均有山水、文人情怀与国学修养。如诗:“翘首思君千重远,苍山飞度相与还。一隔三秋缘未了,依依默默水云间。” “ 伊水悠悠万古流,窟龛鳞次竞相留。唐风魏骨今犹在,柳岸蝉鸣又一秋。” “阵雨疏风乍入秋,盂兰普渡洗尘心。青烟袅袅思千载,朗月明灯照古今。”“七秩中华盛世篇,秋鸿六顺复翩跹。从今把定春风笑,且作人间长寿仙。”“西湖秋水九花天,霞落篱边入镜先。欲把冰姿留翰墨,还将落瓣饰红签。”“研墨闽江水,书画颂千秋”202.2.9于闽江之畔等等。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又是一种旅行。行行复行行,相去万余里。今亦何所之,今世何所依?雁行千里外,恋恋是故乡。无不体现作者内心细腻,难能可贵的人文情怀和故乡情结。这也是沈亮光自己对诗学与人生的态度 。

除此,沈亮光尊师重教、四处公益讲学融入诗中,如写沈荣煊老师三月三日米寿书法展礼赞:

徇知感惠不知年,通会诗书米寿仙。

桃李不言成蹊径,花开上巳满云笺。

有感鸿达校长教化子孙相册美篇:

大爱有痕亦无边,无声润物叩心弦。

家风代代传佳迹,又见游龙嬉凤篇。

沈鸿达校长光荣退休礼赞:

七秩中华盛世篇,秋鸿六顺复翩跹。

从今把定春风笑,且作人间长寿仙。

在孔子徳成学校写下《西昆村孔子学校公益行》:

孔家仁教续西昆,明德精诚遗子孙。

童蒙养正声声远,飞上云天霞满村。

业余时,沈亮光时常重温张旭光老师前几年赠的几本作品集,线条亲切有感染力,灵动飘逸又不失厚重,随机赋形,艺术才情浓郁,读来颇有激动。加上近日因新冠肺炎闭关读南怀瑾全集,闲临十七帖。理与气互通,情与法兼备,心与手相融,慢中求拙以追雄厚之劲融清逸之势,有得。 行行重行行,岁岁复年年。长空万里,不问西东。生有涯而知无涯,行有界而道无穷,刹那之间已是永恒。日历重翻如幻影,尚留思絮作书笺。

如此诗学、诗风、艺学、公益的诗歌修养与境界,让人感受颇深而动容。

探究沈亮光取得的成绩,发现与他的出生地有关。他出生于中国书画之乡——闽南诏安。这里民风淳朴、书画兴盛,曾出现过许许多多书画名家,如沈起津、谢琯樵、沈福文、沈柔坚、沈耀初、沈锡纯等,他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和精神动力。沈亮光有幸生于斯,自然从小受到先贤书画的耳濡目染。虽然他习书的年龄不早,但慧根敏睿加上发奋临池,很早便在诏安当地乃至漳州地区小有名气。

三十年来,沈亮光对书法的如痴如醉,遍临百家,融通篆隶,楷中取法,草中取意,篆书中求婉通,隶书中寻质朴,走的是一条踏踏实实、既有大匠精神的工细,又能抒发自我个性的艺术道路。 2011年沈亮光又赴北京进修,书艺更是突飞猛进,在全省青年书家群中脱颖而出。如今,沈亮光的艺术和人生的坐标点已日渐鲜明,书法王国里的空间将相当广阔。然而艺无止境,只有心随经典、拥抱经典,在与经典的对话中不断追寻古人笔下的内核,才能找到自己与古人的结合点,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艺术语言并幻化入境。

沈亮光将诗学融入书法,以文养心,以诗养书。工与贵的同步推进,诗歌与书法比翼双飞的沈亮光,让我回归丛林的心情与之拉近了,顺其自然地与我结缘,并走在了艺术公益之路上。入夜,夜猫猎人发现唐僧仍无法入睡,在东越文曲默念沈亮光的诗与书法,想起青梅煮洒,想起与鱼读月,想起一起走过的福建山山水水和公益诗与书法,以及他的人生情感经历,他的思绪与他的诗书一同翩跹起舞,飞向那遥远的丛林之地了。。

(未完待叙)

2022/9/1

关于乡村艺术馆

东越文曲“海峡两岸”艺术中心及其书画院感谢关注《回归丛林》周刊

福建乡村文化艺术中心编

关于乡村艺术馆和诗书画活动

及福建乡村艺术馆 和创作基地情况汇报

福建联络处简介

福建乡村文化艺术中心以“爱国、传承、发展、创新”为宗旨,旨在充分利用国家对文化发展的政策支持,为传承、发扬艺术和文化,支持、服务、帮助中国艺术良好发展,结合时代特色,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等传承经典,走向世界,以及坚持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举办文化艺术学术论坛,整理文献、传统文化艺术资料、出版,从而保证艺术传承与发展,为繁荣社会经济做出自己贡献。如开展艺术家走进美丽乡村、创新农耕文化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的文化扶贫,积极参与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如敬农节、丰收节、双创大赛、举办文化论坛等,如开展与地方政府合办的诗词书画大赛,开展国医文化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落地艺术家创作中心和基地。开展书院工作培训、乡村文化培训、各种形式的论坛,开展公益课堂,帮助和维护已经有所成就的艺术家,总结其艺术成功的经验,并对其理念和实践进行理论研讨和总结,为进一步开展中国的艺术事业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推广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将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带出国门,让世界了解当代中国艺术家的风采。培养文化艺术领域人才,推介有发展前途的新人。联络社会各界机构与人士关注、支持、加入新时期艺术思想体系建立等工作。继承祖国传统文化,传承经典,做出自己的贡献。

基于此,福建乡村文化艺术中心积极在福建各地市建立乡村艺术馆和创作基地,目前各类基地二十多处。名誉院长、书画院顾问、福建联络处主任、副主任二十多名;书画院院长、常务副院长、副院长、常务理事和丛林七子、诗评论家十多名,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展示书画艺术家的成果,与省图书馆合作开讲周末书画鉴赏讲堂和名书画家书画展;与朱子缘成为艺术战略合作伙伴,以丰富广大市民和艺术爱好者的需求。

福建乡村文化艺术中心乡村艺术馆和创作基地

驻福建联络处书画家(福建名人工作室)名单

谢向英 谢云生 陈奋武 林容生 陈济谋 宋展生 杨挺 黄河清 梁明 李式耀 沈钊昌 (黄莱 )游火旺 缪又凌 徐志坚 周野 唐承华 米伟 陆永健 余端照 吴昌钢连长生 张煌 陈代安 陈行 柯健 吴建峰 吴应辉 沈亮光 刘瑛 叶发础 青色 黎德才 马婉玉 游晓龙 姚莉芳 谢赠生 童辉 王乃通 危安国 林富全 林向华 黄华斌 杨潇 吴茂长 林心健 周文 雷成轩 周道树 陈峰 孙忠光 林荣清 卢克锋 林传生 游作忠 陈耀松 胡振德 朱盛柏 肖卫华 谢华荣 游作忠 林锦如 。添加中。。。。。。)

丛林七子:杨然 罗唐生 周占林 赵福治 北塔 張嘉泉 大雁

丛林诗人友情:杨牧 刘岸、郑小琼 林童 伤痕 野松 李霞 野松 远观 黄莱笙 林秀美 施晓宇 黄培坤 卢辉 林山 林宇 游 刃一哈间 晓月 刘伏宝 常章生 胡章辽 郑智明 璎洛 鼓山 张平 韩咏华 柳歌 钟荭 远观 黄劲松 王祥康王寒山 黄葵 吴选锋 王昌东 刘晓星 南有湘竹 潭克修 缨络 赵剑平 白鹤林 侯平章 简清枝 谢德耀 唐诗 方成义 陈保东 荣荣 李自国 四川晓曲 老巢 李龙柄 蒲小宁 东方席 蜀中狂人黄仲金 席永君夏华侨 楚中剑 林朝辉 梁永利 魔头贝贝 徐甲子 水月亮 陆岸 吴德荣 钟荭 渭波 黄劲 咏樱 庞清明 李浔 卜子托塔 王子俊 陈洪金 候平章 周小权 清风木子 东方书剑 刘长虹 心语 项见闻 哑君 王跃强 罗广才 张守刚 王迪 陈泰灸 龙洋 万重山 苏一刀 易红 水泊梁山 夏华侨 吴徳荣 青海湖 阳子 天井

佛教界顾问:广霖法师 大愿法师 周觉悟 当如法师

艺术总顾问:谢云生 谢冕 孙绍振 杨牧 谢有顺 陈奋武 朱以撒 谢向英 林容生 宋展生 杨挺 林那北 马莉 朱子庆 郑小琼 野松 卢辉

福建乡村文化艺术中心

罗唐生:福建省作家会员,福建省评论家会员。丛林诗发起人之一,作家、诗人、书画评论家。

高峰:三明森呼吸发展有限 公司董事长

杨永鹏:福建福旅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福建福旅会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振强:福建乐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启福:仙游大福明清家具有限公司

张腾万:教育家,福建福鼎徳成学校

秘书处

田梁大:太阳电缆大客户部总监

林向华:原福州市文联副处调研员

陈涛:设计师,福州设计公司老总

孙忠光:雕塑家,福州雕塑公司老总

陈依健:福建东井设计

廖和宜:将乐谷仓印收藏家

福建书画院名誉院长:

陈奋武 林容生 宋展生 陈济谋 杨挺 刘义萍

薛元芳(黄莱教授夫人画家)

连明生(厦门大学美术系副主任、教授)

沈钊昌(河南政协常委、河南省侨联书画院院长)

刘岸(厦门文学院院长、主编)

方成义(省老干艺委会常务副会长)

刘跃(省老干艺委会常务副会长)

福建书画院顾问:

梁明 沈钊昌 黄河清 胡振德 周野 唐承华 陆永健 米伟 余端照 黄宝春 连长生 张煌 陈行 吴建峰

福建书画院

院长 :沈亮光

常务副院长: 刘瑛 叶发础 谢赠生 吴应辉 马婉玉

副院长: 姚莉芳 王乃通 卢克锋 朱盛柏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心

主任:林向华

常务副主任:倪强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